开心快跑

仁、孝、忠、义、信、礼 侍/术 色 空

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译者董果良
作者托克维尔
ISBN: 9787100011105 
页数: 974
定价: 42.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88-12-1

简介   · · · · · · 

托克维尔(Tocqueville)是法国著名的政论思想家,其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 ,立即受到普遍好评,使他名扬海外。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2%DB%C3%C0%B9%FA%B5%C4%C3%F1%D6%F7&format=&from=index
---------------------------------------------------------------------------------------

赞扬、疑问与反思

2008-01-11 10:47:29   来自: 抱竹国宝 
论美国的民主的评论   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  


  1831年官场屡屡碰壁的25岁青年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踏上了前往美国考察的航船。由于历史上和波旁王朝关系亲密,所以在法国大革命后,托克维尔的家族一直厄运连连。托克维尔的外祖父马尔社伯就在大革命中被送上了断头台。1830年的“七月革命”过后,托克维尔“根不正,苗不红”的家族历史问题又开始饱受非议,个人前途叵测。所以托克维尔的美国之行,在当时很有些远离是非的避难意味。 
   
  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时间并不长,前前后后不过9个月。然而正是这9个月对美国的近距离观察,促使了他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De la democratie en Amerique)问世。这部书的上下两卷分别于1835年于1840年刊行,并随即引起巨大轰动与反响,他自己也凭借著作带来的巨大声望,而被选入法国国会。 
   
  早年的托克维尔倾向于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但在实地考察美国后,托克维尔转向了对美国式民主制度的褒扬。托克维尔热衷于宏观的制度分析。他的另一部名作《旧制度与大革命》同样是从制度层面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发展进行分析。这种制度分析框架,成为日后政治体系学者们进行研究分析的基本手段之一。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社会实实在在地从民主制度上得到了好处,并指出民主制度在本质上优于专制或是贵族把持的制度。民主制度的最大优势的体现便是在于官员的选拔方面。由于是公民投票决定政治领袖,这就意味着即便当选者才德稍逊,但他的利益与大多数同胞的利益是相同和一致的,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同时,真正民主制度下的官员腐败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不会继续蔓延为一种制度性的腐败。 
   
  虽然著作的总体基调是肯定美国民主的建设,但是托克维尔依旧从细节上提出了批评。首先,美国民主制度外壳下依旧保持了贵族制度痕迹。全书第二章的结语就是:“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这种痕迹意味着种种有利于社会上层人士的立法。同时大众又渴望出现思想和行动上的榜样和领袖,疯狂地崇拜英雄。这种缺陷可能与美国立国之处,精英治国的特点有关,但却不是真正制度上的弊病。 
   
  在论及民主制度的时候,托克维尔一再提出了所谓“多数的专制”这种概念。在很多情况下,民主都被解释为“多数人的利益应当优先于少数人的利益的原则”。但这种看似痛快的解释下,却隐含了许多危险的成分。古往今来,多数的专制往往都演变为多数的暴政。自以为是的雅典人将苏格拉底宣判为死刑的事件便成为了多数暴政的最好例子。以至于此后的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在各自的著作中,都将民主制和暴君独裁一并归为暴政。 
   
  而在法国大革命的乱世中,在人民名义下,不知有多少无辜的人民被他们自己亲手缔造的制度所消灭。卢梭除了对平等自由的呼喊外,“主权者超乎法律之上!”的豪言更让人闻之心惊肉跳。由于自己家族的历史,托克维尔对于这种多数专制的危害,更是感同身受,给予特别多的关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同时,相较而言,民主可能比专制更能遏制人的思想自由,托克维尔在书中写道:“国王只拥有一项物质力量,这项力量仅能影响人民的行动,而触及不了人民的灵魂”。与此相比,民主的多数“既拥有物质力量又拥有精神力量,这两项力量合在一起,既能影响人民的行动,又能触及人民的灵魂,既能消弭动乱于已现,又能防止动乱于预谋”。 
   
  这种弊端即便在今天美国也时有显现。当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攻击的前夕,笔者正好在美国国内,亲眼目睹了那种被煽动起来的民主狂热。无论是国会里的政客还是号称客观的新闻媒介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乃至营造着这种狂热,按照刚去世的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形容便是“要爱国,不要思考!” 
   
  2003年初,一位律师在纽约州的一家超市购物,他身穿一件上书“Give peace a chance”的体恤。结果两位超市保安上前干预,要求其脱下这件衣服。这位律师表示拒绝。超市方面立即叫来了当地警察,结果警察赶到后以“扰乱公共秩序”将其逮捕。这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种美国现在社会的影射。 
   
  在伊拉克战争前夕,给笔者影响最深的一幕发生在一次美国参议院的答辩中。美国历史上第三高龄的参议员86岁的参议员罗伯特·博得(Robert C. Byrd)挥动着颤抖的双手在参议院孤军奋战情景,至今都让我难忘。博得如此说道:“美国从一个创造和平的缔造者变成了一个制造战争的怪物(America the Peacemaker Becomes America the Warmonger)。现在的政府,现在的总统,已经是闭上了眼睛,不看不停不闻任何反对的声音,这是极其错误的,尤其是作为一个大国的政府。”
   
  在托克维尔看来,多数专制危险的存在是民主制度本身最根本的致命伤。托克维尔指出多数具有无限权威,对美国的国民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使人们容易堕落。他的这种判断当然是基于长期对民主制观察的基础之上,但托克维尔也并没有因此而对民主制本身丧失信心。多数暴政是美国民主的硬伤,而且在许多方面引起了消极的后果,妨碍了自由的弘扬,但美国民主的多数暴政并未危害到民主政权生存的地步。 
   
  当然,美国人也同样意识到多数暴政的危险,并一直努力进行修正,比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彼此间的治权独立以及总统选举中的地区选举人制度等等。民主制度依旧是人类社会至今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个人自由与平等的制度,也是最能维护社会公义的制度。而美国的民主制也同样是优秀社会建制的楷模之一。 
   
  政治上的仇恨来自偏见,而偏见则是来自认知上的缺乏。托克维尔在书的序言处最后写道:“当各政党只为明天而忙碌时,我已驰想于未来。”的确,真正伟大思想者总是能够指出那些持存的规律,这正是为我们的认知铺平了道路。而当我们必面对盲从的热情和自己的良心时,那些正确的认识又能让我们有理性和勇气去选择后者。托克维尔告诉了我们,民主种种利弊情况的存在,但这都很正常的,大可不必担心忧虑,能做到求同存异足亦。 


2008-01-11 11:03:33 藤原琉璃君

  嗯,多数暴政。。。。。

2008-01-11 11:21:45 抱竹国宝

  其实,这篇文章也是多年前写的了。多数暴政的背后则多有着精英主义的阴影。

2008-01-11 19:54:18 范同学

  很好! 
  吾爱吾国,吾尤爱真理!

2008-01-12 00:10:55 无机客

  后半部分提出的问题,有解决的方案么?

2008-01-12 04:39:54 展昭

    2003年初,一位律师在纽约州的一家超市购物,他身穿一件上书“Give peace a chance”的体恤。结果两位超市保安上前干预,要求其脱下这件衣服。这位律师表示拒绝。超市方面立即叫来了当地警察,结果警察赶到后以“扰乱公共秩序”将其逮捕。这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种美国现在社会的影射。 
   
  可否提供消息来源及更多细节?

2008-01-12 12:30:54 黑板报

  “这种缺陷可能与美国立国之处,精英治国的特点有关,但却不是真正制度上的弊病。” 
   
  你这种善意已经达到了一厢情愿的地步了……

2008-01-12 12:41:20 lin-闪烁...爆发...逝

  2008-01-11 11:21:45: 抱竹国宝  其实,这篇文章也是多年前写的了。多数暴政的背后则多有着精英主义的阴影。 
   
   
   
  相反,我觉得精英主义更多体现在专制政府上 
  包括种族主义,贵族或者君主治国 
  多数暴政更多来自于对民主制度自有的局限性: 
  与弱势群体的自由博奕以达到多数人利益最优 
  当群体间有冲突的时候,就必须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如果是开明的专制政府的话,也许会调和,达到双次优的结果 
  可是...专制政府统治阶层的利益最大化也许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 
  祈祷专制政府的持续开明就和羊群祈祷狼不再吃羊一样 
  他们最多也只会在等羊养得足够肥的时候再吃 
  而羊群无能无力... 
  虽然民主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可是相较于专制来说, 
  毕竟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 
   
  只能感慨上帝创造了一个残酷的社会咯...

2008-01-12 13:12:42 桥头五点

  民主是个好东西. 
  但当我们在这原理下.从事着多数民主时候.而没有自己说话和表达权利时候,民主是否又要被限制? 
  有时候我们感叹民主离我们很远.其实除了制度设计上把民主离我们远外.更多是我们自己参与和构造民主否.

2008-01-12 16:14:12 天上人间

  写的好,制度是工具,核心还是看人。

2008-01-12 16:22:52 sparkle

  每个国家都有特定的背景而造成的政治制度 
  正如弗里德里希 冯 萨维尼说的,社会制度有如有机体一般成长,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特质。因此出现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太可能被成功的移植到另一个国家。 
  美国的特殊历史造就了美国的特有民主。并且决定了它适合美国的国情。 
  同我们自身结合,我们更应该走自己的民主之路。

2008-01-12 17:08:13 抱竹国宝

  to 无机客·找工作 
  地方自治的加强与权力运作机制的下放。 
   
  to 展昭 
  此文是在2003年写的,当时正好在新闻里看到过这个报道。现在实在记不得具体出处,很抱歉。 
   
  to 黑板报 
  是吗?但我觉得美国的民主制度能够顺利运作至今,便说明它有自我改进的能力和机制。 
   
  to lin!!!!!飞离这个世界 
  越是民粹的状况越可能诞生少数人管治的状况,而所谓多数暴政的背后总能发现少数人的操控和影响。当然,这种操控也往往是弄巧成拙、

2008-01-12 22:33:35 lin-闪烁...爆发...逝

  to 抱竹 
   
  人的能力不同...任何一个社会都会产生一些所谓的精英 
   
   
  关键在于对这种精英的监管 
  正如你所说 
  在民主社会...问题都基本是个人的 
  而不会成为体制的承袭.... 
  人民也许能被愚弄一时 
  可不会被强权骑在头上

2008-01-13 11:06:45 蓝色天秤座

  你们谈了很多民主政治的话题,我也来摘一段托克维尔在此书中有关文化的文字: 
   
  --民主时代的文学只求快速,而不愿意细腻描写。短小作品多于巨幅长篇,凭才气而不靠实学,富于想像而缺乏深度。在这种文学中,有一种粗野的、甚至是蛮横的力量在统治着思想,但作品却又多种多样,而且产量大得惊人。作家们追求的目的,与其说是使读者快慰,不如说是使读者惊奇。作家们的努力方向,与其说是使人感到美的享受,不如说是使人兴奋激动。 
   
  我是在上周的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此段的,用来形容目前正盛的好莱坞文化与法国传统贵族优雅文化的对比,倒是很合适。 
   
  

2008-03-01 16:16:03 Isaiah.Amita

  托克维尔总是带着独自浩大的悲情,登上山巅,不安地眺望远方昭示的地平线,冷眼俯瞰目下世间的碌碌众生,最后不无怅惘的回首前尘,留下一地沉思与诘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08-04-30 10:17:08 davinic

  楼上在开玩笑吗 
  还是认为 物质的丰富 教育的发展 能最终给我们带来民主

2008-06-08 16:35:38 中而庸

  民主的最大弊端是多少的暴政,但是,这是美国的民主的弊端。 
  一般民主的弊端还有一点是导致中央政府的集权。 
  中国在“民主”的托克维尔含义上从秦就开始了,至唐为高峰,至新中国为极致,至改革开放是中央政权的伟大改革——勇于主动放弃自己已有的权力。这是是中国的特色,就算真“民主”也未必做的到啊。

2008-07-17 22:14:42 久经考验

  2003年初,一位律师在纽约州的一家超市购物,他身穿一件上书“Give peace a chance”的体恤。结果两位超市保安上前干预,要求其脱下这件衣服。这位律师表示拒绝。超市方面立即叫来了当地警察,结果警察赶到后以“扰乱公共秩序”将其逮捕。这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种美国现在社会的影射。 
     
    可否提供消息来源及更多细节? 
  ---------------------------------- 
  这显然不是事实的全貌,或是楼主不理解美国相关法律的精神。 
   
  个人估计,可能是美国法律只允许在公共场合进行某种形式的 
  微型游行(穿标语),超市(经营场所)有权排除这种微型游行,而 
  要求律师脱下标语,律师拒绝而又执意要进入就违反了法律。 
   
  有次看AMAZON的政治畅销书榜,标题把布什比作纳粹的书赫然在列。 
  

2008-11-07 16:16:15 IMMORAL

  多数暴政在宪政民主的前提下很难成立

2008-12-08 13:41:19 Mr.Chang

  同意楼上,三权分立的设计中的司法权,就是针对多数暴政所存在的,司法权和它所代表的宪法所自身具有的保守性——案例法依据先前案例和基本权利保障的特征,使得多数暴政永远走不到法国大革命和文革那样的狂热。相比起来,美国的多数暴政已经是限制得比较到位的了,美国历史上有过内战,可是没有过革命和动乱,在几次大的人权运动中,法律系统在支持运动的同时,都同时起到了缓冲和润滑的作用。 
  

posted on 2009-09-23 13:24 Moise 阅读(850)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